浅谈小学语文导入教学的艺术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左岭小学 李国新导语,就是指老师在刚上课时切入该课教学内容的导入语,或者叫开场白。虽然,它在语文教学中只起一个或承上或启下的过渡作用,但其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开课时老师一番饶有趣味、引人入胜、富有创意、独具匠心的导语设计,定能迅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和深入阅读的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非常注重导语的创意设计,为课堂教学开一个好头。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那怎样使老师的导语设计独具艺术魅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设计经验,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导语设计艺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以设疑“导”,具有悬念美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疑置难,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种种疑团激起追根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如学习《壶口瀑布》这课,课题本身就带有悬念色彩,再做如下导语: 教师板书课题后,问:你了解黄河吗?你们通过査资料知道黄河从古至今有哪些变化吗?黄河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会明白。 教师通过一连数问,在学生平静的思想上,刹时激起层层波澜,促使学生去深思,诱发了学生急欲求知的动机。二、以情境“导”,具有意境美 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上课时的导入应做到简洁、明快、新鲜、活泼。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以丰富渊博的知识,娓娓道来,吸引学生注意,同样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第 24 课《梅花魂》时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咱们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老华侨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想知道发生在这位老华侨身上的动人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课文吧。 这种导入方式,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想共鸣,进而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意境之中,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以故事“导”,具有趣味美 要使学生尽快了解该课的主题并对它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现代故事或时事新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在兴趣盎然中进入主题。 如在讲《小英雄雨来》时,笔者是以故事的形式导入的: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小英雄,游泳本领很高,一个孟子扎进水里,可以游出老远。就是凭着他的这个本领,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