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 《数字信号处理》是大学本科三年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继《信号与系统》课程后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已成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和技术领域。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都较高的课程,教学中要求采用理论推导和应用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能够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数字的数值计算方法(软件实现和硬件实现)处理以达到提取信息和便于应用的目的,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课程及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1.了解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信号处理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2.通过学习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信号的基本运算、傅氏分析和 Z 变换等;3. 熟练掌握是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IIR 数字滤波器、FIR 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4.初步掌握是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实现:软、硬件实现方法;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并能够用所学的内容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1 绪言1.1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1.2 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1.3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2 离散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分析2.1 时域离散信号分析2.2 时域离散系统分析2.3 时域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2.4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方法√√√√3 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3.1 序列傅立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3.2 周期序列的傅立叶级数及傅立叶变换表示3.3 时域离散信号的傅立叶变换与模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之间关系3.4 序列的 Z 变换3.5 利用 Z 变换分析信号与系统的频域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