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初步认识》分层作业设计初衷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居海霞一、设计背景: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的作业布设,教师的参考资料有教材所提供的练习、《补充习题》、《练习本》、课外资料等等。如果给学生“一刀切”的提供同样的习题,会导致优等生的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学困生又难以长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师应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类,设计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二、理论依据: 1. 课程标准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理论依据: 2.“ 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作业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二、理论依据: 3. 因材施教论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作业说明: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从“认识正数、负数的含义”和“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两点教学目标出发,以“气温”、“海平面”等生活情境为背景,分别设计了基础型、拓展型、提高型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基础型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型作业面向大多数学生,提高型作业面向少数学有余力学生。基础型作业: 基础型作业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学大纲,与例题同步。基础型作业: 1. 把下面各数填入合适的圈内。-8 +96 90 0 -90 +199正数负数设计意图: 通过分类,帮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的区别,同时巩固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基础型作业: 2. 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并读一读。设计意图: 这一题针对教材中例 1 进行巩固的,要求学生能读懂温度计上的数据,并正确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气温是学生每天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信息,学生解决此题既是对读数、写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