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万密斋中学七年级语文组【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淡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比较、鉴赏、评价诗歌。【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设计思路】一、歌词导入同学们,打开童年记忆的闸门,总有一首歌在我们的耳畔回响,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倒影的湖水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么?(春天在哪里)是的!如今我们迎来了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那么,秋天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何其芳的脚步,去倾听秋的诉说,领略秋的风采!二、检查预习情况ppt 显示本课重难点字词肥硕( ) 枯涸( )丁丁( ) 清洌( )寥( )阔 青鳊( )鱼梦寐( ) 乌桕( )背篓( ) 栖( ) 息三、读秋(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美的情感)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让文字的美通过声音传达出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用斜线画一下节奏。 2、①、听教师配乐范读,掌握诗歌的节奏和朗读的感情。②、在范读中体会课文中的秋天给你的感受,并说出自己的感受。3、让学生带着感受配乐朗读。四、赏秋1、秋天的农家里有些什么?请从诗中找出关键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带给你哪些联想?教师举例:“丁丁”这个词语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伐木场热闹、喜悦的场面。引导学生分析出: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