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政挂出(2010)59 号地块方案设计说明[一]建筑设计一、规划条件及现状解析本项目用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临平红丰路东侧,上塘路南侧,东至新颜路,南至龙兴路,西至红丰路,北至上塘路。其中龙兴路为本地块机动车出入口,地块北侧为沿河景观绿地,总体来说整个用地周边交通比较便捷,预测主要车流及人流来向为龙兴路方向。本地块因市政河流穿过分割成两个地块,外部自然景观引入的同时又把地块切碎了,故设计中需分开设立小区出入口,同时通过步行景观桥联系两边地块,保证小区的完整性。二、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项目地形图电子文件2.《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10 版)3.《杭州市建筑工程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杭规发[2006]423 号)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5.关于建筑层高控制及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补充说明(试行)的通知(杭规发[2010]391 号)6.国家、省、部及地方有关规范和规定。三、设计理念与规划设计目标1.住宅规划设计面临的共同问题 居住环境的健康需求与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性等(统称社会环境)健康需求的发展不平衡。人们更容易理解住宅的舒适性需求,对住宅的健康性需求往往理解不足。由于技术和材料的进步、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居民可支付能力的提高等,户间隔声、环境噪音、以及日常安全(如室内装修、通风排气、排水系统的卫生性能、水质安全、放射性)等再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住区的封闭性、高容积率、高层居住,以及住宅的匿名性等加剧了人际关系的淡漠化。密切邻里关系、加强犯罪预防环境研究与设计、减轻住区环境压抑成为住区规划与建设所面临的新课题。过分依赖现代科技的生活方式,淡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亲密关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健康需求再次成为居住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住区缺乏应急沟通机制与健康教育渠道,住区公共卫生体系与区域卫生体系不匹配成为完善住区社会功能的主要障碍。人类居住健康问题的挑战引起了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拥有健康的人居环境。2.设计理念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这是健康住宅的建设理念,也是本小区的产品目标。根据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最新发布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