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防工作與危機管理 壹、前言 日常生活當中,潛伏著各種大小危機,在我們冷漠忽視的同時,頃刻間,便會像狂風巨浪般地將我們辛苦經營的一切吞噬。常言「預防勝於治療」,與其發生危機時才尋覓補救機會,不如平時就實踐危機預防的必要性。好比規劃生命財產的長久保障,選定穩健的保險公司並持續投保,這是良策;針對不同性質的危機面向,設定不同面向的預防對策,才是萬全。落實保防工作,是保障國家安全的不二選擇。 危機總伴隨不確定因子滋生,任何組織、企業或個人都可能面臨突發危機,甚至束手無策,難以掙脫逃避。唯有正視它、面對它、處理它,從中學習並吸取經驗教訓,事先研擬一套危機管理與處置作為,才能將危機帶來的風險與衝擊降至最小。 貳、危機管理與保防工作的意涵 危機管理的概念就是「防微杜漸」的作為。危機管理是有預期、有計畫、有組織、有準備、有訓練的應變機制與能力,針對可能之危機情境研擬因應策略及管理措施,這是必要的成本與支出;藉由先發思維及策略,發揮預防效果,減少或避免潛在的威脅與損害,目的在預判風險與降低不確定性。危機的形成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即:潛伏期、爆發期、擴散期及解決期。一般而言,危機處理著重在爆發期的因應對策,而危機管理則涵蓋危機發生的四個階段,尤應重視潛伏期的發掘及解決期後之檢討反省。 保防工作的內涵在確保國家安全與預防犯罪發生,這是一種國家的自衛能力,唯有建立起充分的自衛能力,才能抵禦外來的各項衝擊與挑戰。保防工作涵蓋四大工作主軸,包括「機密保護」、「防制滲透」、「安全防護」與「保防教育」。 由此觀之,危機管理的運用無遠弗屆。若是能將危機管理的觀念深植政府機關各部門,應用於國家安全與保防工作上,保防工作才能真正落實、發揮功效。透過危機管理中「危機前預防與準備」、「危機中因應與處置」、「危機後復原與檢討」等三過程的原則與策略,有效運用於保防工作中,增進保防工作者的危機意識、資源整備、應變能力與處理技巧,強化危機管理成效,才能有備無患,達到「預防危機於未發」、「化解危機於初端」和「消弭危機於無形」之危機管理目標。 參、從危機管理看保防工作 保防工作為調查局法定職掌之一,並主司「機關保防」。由於保防工作首重機先預防、先知快報,因此應充分利用各項中央或地區會報機制與聯繫管道進行危機管理的工作,俾能強固三大保防體系(社會保防、軍中保防及機關保防)間的互信與互助基礎,提升互補效益,嚴密全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