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律 长征毛泽东【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诗中关键词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1 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 以简介作者导入新课。2.作者链接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 12 月 26 日生于韶山冲一個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 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 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这首诗写于 1935 年 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3.基础知识 逶迤(wēi yí):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páng bó):气势雄伟的样子。[来源:学_科_网] 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三军:古代指上军、中军、下军三路军队。本诗中指红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开颜:颜,脸;脸上的表情。开颜,欢悦的意思。【合作·探究·展示】一、诗文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帅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 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这两句紧承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作者选择山势陡峭、峰峦起伏的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既合乎红军长征的实际行程,又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无数 座崇山峻岭。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是“细浪”、“泥丸”,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