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作者 勃兰兑斯( 1842—1927 ),丹麦文学批评家 , 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 1871 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 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 读准字音,掌握字型瞻望 ( ) 攫取( )鲑鱼 ( ) 停滞 ( ) 臆测 ( ) 馈赠 ( )zhānjuéguīzh ìy ìku ì 解释词语:1 停滞不前:2 乐此不疲:3 粉身碎骨: 4 赏心悦目:5 微不足道:6 瞻望:受到阻碍,不能顺利的进行和发展。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身体粉碎,指死。形容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愉快。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或往将来看。 想一想文中都从哪些方面为喻来写人生,分几个场面来写?交流初读本文的 感受。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 4 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第二部分( 5 ~ 6 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第三部分( 7 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第四部分( 8 ~ 9 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1 .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切?为什么? 这个比喻较为恰切。把人生比作攀登 ( 是一般性的比喻 )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 ( 设喻奇特 ) 问题探究 2 .“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3 .“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4 、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有什么样的精神?是指什么样的人?你可以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吗? 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