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新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种数学教学模式旨在逐步建立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创设情境”得到广大教师的格外宠爱。那么,何谓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有效”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有效的情境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情境”中发展语言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由于对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和作用在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经常导致教学情境的价值缺失,甚至出现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情境很难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数学课堂为什么要小黄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数学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我国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明显低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说明我国传统中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注重训练学生解决形式上的问题,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去探索解决非形式化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逐步建立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学生重新能力的基础。增强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境意义和作用上的理解,使教师能够创设合理、科学的有效情境,帮助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目前的数学教学在情境的创设上存在那些问题呢?1、教学情境的创设过分突出“兴趣化”而忽视“数学化”。教师对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缺少必要的引导,所以学生关注的只是“玩玩具”本身,而很少对问题、活动进行观察和思考。2、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窄。3、教学情境的创设场景太大,学习主题不明确。情境中出现太多 “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学生很难对情境中人物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