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发布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经费增长历史最高2012-11-08 13:07:10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 作者:袁征 2012 年 11 月 1 日,复旦大学正式公布《复旦大学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成为今年上海首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985”高校。在这份报告中,高增长的教学经费、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生均拥有课程、在编教授开授本科课程等内容格外夺人眼球。 报告指出,近五年来,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经费总投入持续增长,尤其“985 工程”计划三期加大了对本科教学的投入,自 2010 年起教学经费增长迅速。与2007 年相比,2011 年度教学经费增长幅度达到 105.42%,为 7695 万元,生均教学经费投入 6259.66 元,为历史最高。 数据显示,复旦大学本科课程主讲教师中,具有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的人数和比例逐年提高,2011~2012 学年承担本科教学的教师中教授占 28%,副教授占40%,在编教授开授本科课程的比例达到 78.7%。 在课程方面,2007 年至 2011 年,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从近 2500 门增加到 3100 门,开课量从 4931 门次增加到 5650 门次,生均拥有课程 0.46 门次,在全国高校中居领先位置。从 2010 年开始,学校以教学岗位设置为契机,在资源配置上对小班化教学予以倾斜。2007 年~2011 年,学校本科教学班级规模在 6 人以下的课程从 170 门次左右增加到 377 门次。2011 年,班级规模在 30 人以下的课程已达到课程总量的 54%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与去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由教务处推出不同,今年这份报告则交由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调查撰写。“我们今年是从教育的全过程进行思考,从输入、过程、输出全方位进行描述。”报告的主笔之一、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告诉记者。 熊庆年表示,报告直面了复旦大学在本科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突破的对策。例如如何深化核心课程的内涵,探索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更好衔接的途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平台与常规培养体系的融合仍然存在问题,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化的学生定期选拔机制;需要与建构本科教育改革相适应、相匹配的管理体系; 如何保护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发教师们研究教学的动力,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等。 “报告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多为我们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克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熊庆年表示。 傅建勤:公众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