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省略句的翻译按照其难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句子成分省略 翻译这类省略一般比较简单。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略。例如: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赤壁赋》) (2)蒙后省略。例如: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自述省略。例如: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余)录毕,(余)走送之,(余)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4)对话省略。例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2.省略谓语。例如: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的宾语省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省略动词的宾语,一种是省略介词的宾语。 (1)省略动词的宾语。 例如:木直中绳,輮(之)以为轮。(《劝学》) (2)省略介词的宾语。 例如:亦以(之)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4.省略兼语。 “使”“命”“令”“让”等使令性动词的宾语常常兼作后面主谓短语的主语。语法中将这个既作“宾语”又作“主语”的词称作兼语。现代汉语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但文言文中的兼语却常常被省略,而且省略的大多是代词“之”。例如: (1)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语法省略 这类省略由于涉及语法问题,因而比第一类省略要难翻译。 1.特殊句式中介词的省略。 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和“以”,但这两个介词却常常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语法上构成“介词结构后置”或“状语后置”,因此翻译时要将后置的介词结构翻译到前面。 (1)省略介词“于”。 例如: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项脊轩志》) 翻译:我从十五岁时就在轩中读书。 (2)省略介词“以”。 例如: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 翻译:又(用)鸡试验蟋蟀,果真像成名说的。 2.按古汉语习惯句子本身并没有省略,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句子却不完整,即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需要将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种语法省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