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数学3知识点分析1、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放大或缩小,就是把它的每条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3、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6、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7、比例尺=,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典型例题1、(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3.6米,4小时织布4.8米。你能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写出比例吗?例2、(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根据2×7=1.4×10这个等式写出几个比例。例3、(认识比例)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1)5:6和15:18(2)0.2:0.1和3:1(3):和1.2:0.8(4)6:2和:例4、解比例(1)ⅹ∶3=∶(2)=(3)∶x=(4)∶x=3∶12(5)∶x=5%∶0.6(6)=(7)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30,已知一个内项是10,另一个内项是()。2例5(把图形按某个比相应放大或缩小,形状没有改变,只是大小变了)ABC(1)长方形A的长是1.5厘米,宽是1厘米;长方形B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两个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2)如果要把长方形A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例6、(根据指定的比,将图形按要求放大或缩小)先按3:2的比画出长方形A放大后的图形B,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A缩小后的图形C。(1)图B的长、宽各是几格?(2)图C呢?(3)观察这三幅图形,你有什么发现?ABC例7、(按比例放大的含义)王叔叔在电脑上将下面的图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的图片的长是12.5厘米,你有什么发现?宽是多少厘米?4厘米5厘米例8、(认识比例尺)王伯伯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40米,宽30米。把这块菜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在平面图上长4厘米,宽3厘米。你能分别写出菜地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3例9、(对比例尺的理解及比例尺的两种表示方法)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分析与解: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即10米。像形如1:1000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这样表示0102030米,这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10米。例10、一个手表零件长2毫米,画在一幅图上长4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错误解法:4厘米=40毫米2:40=1:20例11、(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作业1、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这张图片()不变,大小()。2、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3、根据3×8=4×6写成的比例是()、()或()。4、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0∶5和4∶15∶1和6∶25、在2∶5、12∶0.2、310∶15三个比中,与5.6∶14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6、在比例里,两个()的积和两个()积相等。7、如果A×3=B×5,那么A∶B=()∶()。8、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9、按2: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1: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410、甲数的25%等于乙数的7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3、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14、一种精密零件,画在图上是12厘米,而实际的长度是3毫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15、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1、说出下面各比例尺表示的意思。1∶4000052、判断:①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