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对货币金融的影响中国金融 40 人论坛成员 马骏 [ 2011-03-03 ] 摘要:本文讨论了离岸市场的发展可能对境内货币政策运行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对某些具体的风险进行了量化,并研究了控制风险的政策手段。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香港在今后两、三年中将离岸市场发展到两万亿人民币存款的规模,在此阶段内境内和香港的监管部门有足够的工具控制离岸市场的发展对境内货币政策和资本流动的影响。 与基准情景相比,如果将中资机构在离岸市场通过人民币贷款或发债融得人民币并汇入境内,会导致对境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外汇储备的对冲压力。其他类型的人民币的回流和人民币在香港本地和第三国的使用并不影响境内的货币供应量,也不额外增加境内对外汇储备的对冲压力。因此,要推动离岸市场的发展,同时又要减少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冲击,就应该鼓励外资企业用人民币 FDI 替代外币 FDI,鼓励人民币贸易结算,推进香港本地和第三国对人民币的使用,尤其是外国企业在香港借人民币并在境外使用。同时,应该适当控制中资企业在香港人民币市场的融资和回流。 关于 2011 年离岸市场的发展,笔者的计算表明,可以考虑将中资机构在香港融得的人民币回流境内的数量控制在 800 亿人民币以内,使得对境内广义货币的影响不超过 0.4%,以避免对境内货币政策的操作产生过大压力。以贸易结算、外资机构 FDI、本地和第三方使用为目的的人民币借款、发债和 IPO 的融资金总量应该争取达到 3、4 千亿。这样就可以开始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人民币资产市场的发展势头。按此趋势,到今年年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可能达到一万亿人民币,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雏形就开始形成。一、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2010 年,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 2010 年年初的约 600 亿元快速上升到年底的约 3000 亿元,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也从年初的 18 多个快速增长到 60 多个, 余额从年初的 380 多亿上升到年底的 680 多亿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经济正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剧、热钱流入加速、对冲流动性过剩的的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之下,虽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发展香港离岸市场的总体方向不变,但决策层也开始面对由于离岸市场发展可能导致的内地宏观和金融风险的担心。如何识别、评估和对应这些风险,将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今后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方向和效果。本文将讨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