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征求意见稿)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 年 3 月 17 日 为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 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探索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特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是安徽长江流域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辐射到安徽全省。2008 年,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人口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分别占全省的 %、%、%。该区域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规划期为 2009-2015 年,重大问题展望到 2020 年。第一章 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意义第一节 承接环境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加速推进,产业高级化成为结构调整的主方向,能源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贸易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向重点城市和地区集聚。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大大改善中部地区综合发展条件,使之成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产业升级与重组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进一步增大。第二节 优势条件区位条件优越。皖江城市带紧邻长三角地区,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第一站。交通基础设施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加速推进,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初步确立。开发空间广阔。皖江城市带拥有优质的长江岸线资源,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技术支撑力量强,生态系统良好,环境容量大,城镇体系完备,开发区发展初具规模,市场辐射范围广,综合商务成本明显低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基础良好。皖江城市带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拥有马钢、铜陵有色、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安庆石化、海螺水泥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民营经济不断成长。加工制造业优势明显,现代农业潜力巨大,旅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