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应急预案的演习和实施与应急预案的级别与类型汇编应急预案的演习和实施1 预案的演习预案的演习是检验、评价和提高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各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演习前需要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落实:组织上的落实(确定指挥部、抢救队、急救队、后勤保障的第一、二梯队乃至后备人选)、制度的落实、硬件的落实(各类器材、装置配套齐全、定期检验,淘汰过期、残存的失效药品、器材)。演习结束后应仔细总结,肯定成绩,表彰先进,强化应急意识,鼓舞士气;对演习过程中发现的不足、缺陷等实行纠正措施,以一步完善预案。2 预案的实施预案的实施是在事故发生时,依据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的预案,根据预案进行事故的应急救援。实施时不能轻易变更预案,如有预案未考虑到的地方,冷静分析后,果断予以处理。事故后仔细总结,进一步完善预案。第 1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应急预案的级别与类型应急预案的级别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由企业(现场)应急预案和工厂外政府的应急预案组成。现场应急预案由企业负责,场外应急预案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现场应急预案和工厂外应急预案应分别制定,但应协调一致。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将事故应急预案分成 6 个级别。一、Ⅰ级(企业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一个单位(如某个工厂、火车站、仓库、农场、煤气或石油管道加压站终端站等)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地区域内。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二、Ⅱ级(县、市社区级)所涉及的事故其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社区),但可被该县(市、区)或社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工厂或工业部门的力量所控制。三、Ⅲ级(地区市级)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四、Ⅳ级(省级)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