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农村改革新的里程碑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政策极大地焕发了广大农民的创业激情。毋庸置疑,3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是巨大的。据测算,30 年来,农村人均收入比 1978 年增长了 30 倍,广大中国农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贫困命运,过上了好日子,而且推动了整个中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摒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站在全局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高度上看,的确不容盲目乐观,我们与小康社会、现代化农业的目标相去甚远,与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形势发展的大格局仍然格格不入。 我们应该承认中国农业还处于粗放式生产经营的落后阶段小、散、弱、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村的现状让我们难以自豪:土地分散、生产简陋、各自为战、经营落后、土地的利用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农业还没有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轨道。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中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进程。 温家宝总理在 2005 年的两会时坦言,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央几代领导人的认识是深刻到位的。我们的差距的确很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已实践证明规模化生产经营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也是农业的根本出路这也是中国农业唯一的路径。规范土地流转可以合理、科学地配置土地资源,就是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包产到户解放了生产力,解决了吃饭问题,但生产关系却落后于生产力。这不容忽视。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三农存在三仍然,有三最需要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第 1 页 共 3 页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深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问题远非如此。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国际经济危机四伏、金融秩序动荡不安的当口,党和国家领导人淡定从容,把三农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这很不容易。中国不是独善其身,也非因为一枝独秀,而是抱着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充分说了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头脑清醒,勇于承当责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民本思想,同时也表达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强决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