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活中感受“沙之书”的真】沙之书 【摘要】 《沙之书》中的推销人是真实的,书的特征也是具体可感的;同时,作者写出了当时自身的真实的生活感受,也真实地再现了两次大战后人们的真实感受。【关键词】 《沙之书》生活真实性体现 《外国小说欣赏》中,阿根廷著名短篇小说家博尔赫斯的作品《沙之书》,充分体现了小说虚构的特点:它有无限的书页,数字多到九次幂等等。但我认为,本文处处表现出了人类的真实感受。 首先,推销书的人是真实的,和我们常见的书贩一样。他有具体的身材,整洁的外表,而且与古老的文化人同样“透出一股寒酸(古有细酸秀才)”,寒酸到“面目模糊不清”,略等于芸芸众生,或孔乙己吧。“一身灰色的衣服,手提着一个灰色的小箱子”“稀疏的,几乎泛白的金黄色头发”“从谈话中我知道他是奥尔卡达群岛人”“散发着悲哀的气息”……与现在各级书商不同的就是没带手机,没有冠以各种头衔的名片,要么是早期书商了,习见于教务主任,学科组长的办公桌前。图书管理员出身的博尔赫斯是熟悉这种面孔的。 其次,书(即“沙之书”或者誉之为“圣书”)是真实可感的,等同于我们案前放置的各种书籍。有开本,“八开大小”;有封面,“布面精装”;有精神面貌,“多人翻阅过”“书页磨损很旧”;有编排体例,“每页两栏”“版面分段,排得很挤”;有页码,“每页上角有阿拉伯数字”“背面页码有八位数”;有插图,“一个钢笔绘制的铁锚,笔法笨拙,仿佛小孩画的”;而且其书有主人,“书的主人不识字”“他属于最下层的种姓”;有来历,“平原上一个村子里”;有价钱,“用几个卢比和一部《圣经》换来的”。谁能否认此书是假的呢。其实,生活中各类文化用品,不一定有这么真,你却真正地相信且拥有。 古玩赝品自可深埋地下土蚀,以显其古;名家绘画也不妨放火烟熏,以显其真;新做家具,上点土漆,蒙上污秽,硬说第 1 页 共 3 页是康熙爷用过,也能蒙蒙圈外人。 图书市场上各类仿古书有之。线装、布面、黄页、竖(纵)排、旁注、繁体,封面甲骨古籀,马踏飞燕者有之,各家文化名人题名撰序有之,作者冠题记,坠后记,还开列一串参考书籍,商家又名码实价的标上,店面上再加上五颜六色的图书广告者,亦有之,不也是在突出其真实,其价值吗。也许是盗版,抑或抄袭,也未可知。作者恐怕已见过吧。 第三是作者生活感受的真实。小说的主人公面对这部无始无终、页与页之间总还有其它的页、无穷无尽的“无限之书”,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