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乡长的几点体会 一、不要先说话。 到 xx 任职后,我并没有马上说话,更没有发表什么就职演说之类。“初来乍到,摸不着锅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熟悉和了解情况,找干部谈,找群众谈,力求全面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了解,我很快掌握了全乡的基本情况,知晓了 xx 乡的优势所在和问题所在,然后针对乡情和现实,理出了工作思路,并在乡党政联席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多数建议被采纳,这为日后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二、用制度说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和冷静观察,我发现乡里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工作人员纪律松弛,作风漂浮;二是吃喝风比较严重;三是干部下队租车现象比较普遍,处于失控状态;四是财务开支混乱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针对这种情况,我亲自动手起草了《上下班工作制度》、《请销假制度》、《财务支出审批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食堂招待管理制度》、《小车使用和管理制度》、《办公用电、用电话制度》等十七项工作制度,在提交党委会议修改通过后,打印成册,印发到全乡每位干部手中,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有了较大的改观:上班时间玩牌下棋的没有了;中午到处找“场子”的没了;下村随便租车的没了;不假而别的没了;报假发票的没了;用办公电话海侃的没了。三年过去了,制度手册已成了一把尺子,量度了我们的每位同志,并化为全体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 三、理清经济发展的路子。 xx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人口 3 万多,土地 7 万亩,人均 2 亩多,同周围乡镇相比,农民收入较低。其原因主要是种植结构单一,粮经比例不合理,土地复种指数小,土地产出率低。xx 有一个享誉皖北的西瓜市场,依托这个市场,群众扩大第 1 页 共 5 页了西瓜的种植,同生产粮食相比,虽然收入高些,但增幅不大。根据市场调查和专家建议,我们在尊重群众传统种植习惯的基础上,调优了西瓜品种,通过典型示范引路,在全乡推行了瓜棉菜套作、轮作的种植生产模式,使全乡一跃成为全县的西瓜生产之乡,棉花生产大乡,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也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农民收入增加后,村内公益事业如建校、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等也有了较快发展。 农业收入增加了,但乡财政捉襟见肘的状况未能改变。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讨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