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夹边沟记事》有感:人性的拷问 ——读《夹边沟记事》有感 小徐 路遥的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我是读一次哭一次。当马建强作为村里仅有的一个读书人考上高中时,"全村人尽管都饿得浮肿了,但仍然把自己那救命的粮食分出一升半碗来,纷纷端到我家里,那几个白胡子爷爷竟然把儿孙们孝敬他们的几个玉米面馍馍,也颤颤巍巍地塞到了我的衣袋里,叫我在路上饿了吃。"身无长物的村民们淳朴得让人落泪啊。他的同学吴亚玲一次次地在不伤害他自尊、不管同学们的流言蜚语的情况下帮助他。最后当他痛下决心退学时他的同学和老师在冰天雪地里将其友好追回,一幕幕,让人潸然泪下。六十年代物质的匮乏让人们贫困交加,但在贫困中我们又看到了人性的美,干净自然的纯真。 同样是写饥饿、写苦难的杨显惠老先生的《夹边沟记事》更是让人震撼。如果说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是小说,那么它就有虚构的成分在里面,而《夹边沟记事》与之不同的是,它是纪实小说,即它多半是真实的。《夹边沟记事》里描写的是 1957 年到 1960 年年底被当时打倒的"右派们"在 XX 省 XX 县区的某一个劳改犯农场的苦难史,关于饥饿和死亡的。而这段历史因为社会的原因,成为了断代史,几乎被人遗忘或者说几乎没人知道这段历史。而杨显惠老先生花了长达数年的时间通过"田野考察、新闻走访和口述实录"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呈现了出来。"为了真实地还原历史、逼近历史,年近半百的杨显惠每年都要回一次甘肃,自费寻找采访当事人,历时 3 年访问了一百多名夹边沟幸存者。" 读《在困难的日子里》时我是难过地落泪,而读《夹边沟记事》时我是欲哭无泪,心里被恐惧笼罩着,几天都缓不过劲来,根本就没有勇气去读杨显惠老先生的另外两部作品《定西孤儿院记事》和《甘南记事》。真实的残酷,杰出的艺术。《夹边沟记事》里对饥饿、对死亡的描写极其地客观和冷静,冷静得让人触目惊心。《上海女人》那篇里面写到董建义临死第 1 页 共 14 页前是"身上干得一点儿肉都没有了,眼睛凹陷得如同两个黑洞,怪吓人的。""脸肿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腿也肿得穿不上鞋了。"因为饥饿,人不成其为人了。面对死亡,右派们也是极其地麻木。"谁都不知道转天早晨还能不能醒来,因为每过三两天就有一个人死去,而且都是睡眠中死去的,没有呻吟,没有呼唤,一点痛苦得挣扎都没有,就静静地死去了。"最开始死了人,管教干部们还能找人用被子将其卷起来,找个地方埋了并作个记号。后来,因为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