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延安学习培训心得 3 篇 【篇一】 延安,一个闪亮的名字,一份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记忆。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无数次梦里来到延安,站在宝塔山下。就在今年暑期,学院党委组织全体中层干部来到延安、来到延川、来到梁家河,来到了让我们把心留住的地方。 延安之行,唱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参观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革命旧址,走进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一个个简陋的窑洞,一幅幅珍贵的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再现了当年延安的生产、生活、战争情况、追溯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和革命先辈们当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革命和生产的高昂革命斗志。 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在课本上读过“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父子情”,“张思德及其为人民服务精神”,今天在延安又一次泪流满面聆听到这些动人的故事。毛岸英自小带着两个弟弟流浪上海,留学苏联,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回到祖国,奔赴朝鲜战场,牺牲在那里,他是主席的儿子,却没有得到一丝特殊的照顾,他不是一名好丈夫,结婚第二天就奔赴战场,毛泽东没有因为自己是主席,而给儿子特殊照顾,在儿子回国第二天,就让他自己去食堂排队就餐,更安排他去农村开垦,但他也是一位父亲,在得知儿子不幸牺牲的消息后,他一个人在屋里,闷头抽了一宿的烟,一张“儿啊”的字条,压在他床头许久许久。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1944 年 9 月 5 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第 1 页 共 5 页年仅 29 岁的生命。“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是毛泽东对张思德的思想道德、理想追求和奋斗足迹的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延安,观看了情景剧“延安保育院”,在保育院需要转移的时候,听到那句“妈妈,我留下吧”,泪水沾湿了我的眼眶。在梁家河,我们的习总书记作为知青下乡生活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