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点》观后感 从《燃点》开始预告,我就很想能近身看看别人是怎么创业的,或者说,挺想看到别的创业者具体怎么生活的。再功能性一点儿,我希望能得到一组参照:比如他们的孤独有多孤独,痛苦有多痛苦,绝望有多绝望。毕竟那些光辉的创业者们,他们的光辉时刻大多我们已经都知道了。《燃点》这个名字让我迅速联想到创业路上会有的决定性瞬间,情绪的高点或低点,我说不定会遇到最多的创业共情时刻。买好票之后,我甚至做好了在屏幕前泪流满面或者雄心万丈的准备。 电影开场不久,我就发现,以上都不是。 随着纪录片的展开,我发现黑暗中我获得了一个奇特的视角:好像突然置身于一个类似于《survivor》的真人秀,而我也是一名选手,正在目不转睛地通过剪辑录像观察其他人。真人秀还在继续,于是我紧张地审视每个镜头,专注观察不同级别的选手在各自的晋级路上,都在用什么方法做着什么任务。 由于这个视角,我从电影一开始就急于看到选手行动的路径,最好能有大神选手在关卡前的具体操作,唯恐画面因为剪辑拼接而变得不完整。 我看到真人秀中会用到的随采镜头选手坐在镜头前复盘他们上一段关卡,表达观点这些叙述都会至少在表面上是平静的,我还是看不到在之前那段路上,他们的孤独有多孤独,痛苦有多痛苦,绝望都多绝望。真实想法是,我想知道我的那些比起来,到底在什么水平。而每一种应对困境和情绪的能力,能支撑一个选手走到哪里,走多久。 看到中途,我意识到我不会泪流满面或雄心万丈了已经创业十年了,我竟然还盼望在一个创业纪录片中看到完整流畅的故事。这是创业,创业里面存在一切,就是不存在完整流畅。 我看到那些 ofo 和锤子的镜头,仿佛自带隐喻和唏嘘,所有呈现的情景在这个时间点变成了追溯,观众像都在屏息等待画面给出更多蛛丝马迹。 我还看到电影中的选手们,都几乎经历了一个相似的关卡。罗永浩、傅盛、马薇薇、papi、金星,戴好耳麦等待上场演讲第 1 页 共 3 页的时刻。在舞台灯光和沸腾观众席的背景下,那个演讲者的小身影会显得格外孤独。这个关卡我相当熟悉,当镜头跟随他们从后台走到舞台中间灯光下时,我也感到我一起站在了那里,站在了命运的舞台上。 这是第一次在看电影时感到了奇怪的带入我清醒地知道,我是画面外另一个选手而不是观众。我甚至感到,我有 14 个月也被同样记录了下来,所有画面都在心间。当一些片段引起观众的哄笑或者嘲笑时,我的后背感到不适我认为这不好笑。 这是一场大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