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2010.11.7.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掌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更加明确解决“三农”问题在全党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教学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政策。教学难点: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教学内容:一、“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二、 “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一、“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一)重大任务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三农地位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什么是“三农”问题?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也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困难;农业产业结构落后、效率低下、发展缓慢;农村组织机构臃肿、税费负担沉重、市场体系滞后、人口大量过剩。其中,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村问题是保障;农业问题是基础; “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民的收入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当前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日益增多的我国人口与日益减少的可耕地的矛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化的大生产的矛盾;农业人才的流失与集体致富带头人的培养的矛盾;粗放的生产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生产的矛盾;传统的的农产品生产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及深加工的矛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与农业快速发展的矛盾;农业人才的流失与集体致富带头人的培养的矛盾;农民文化水平低与农业高科技推广的矛盾;农产品市场体系水平低与加快商品流通的矛盾等。 “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三)指导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胡锦涛“两个趋向”的讲话:“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四)重点工作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