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盲歌观后感精选 3 篇 《盲歌》这部纪录片就是盲人的生命之歌,是我们正在播放的,让我们看到民间艺术,是一部很感人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一根鼓箸、一副竹板、一只盆鼓、一名盲艺人,演绎最原汁原味的永康腔调,这便是永康鼓词。 电影《盲歌》样片出稿,民间老艺人卢顶风先生用饱经沧桑的声音,原生态的永康话唱着鼓词,向众人展示了当代民间老艺人的生活状态,勾起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也触动人好几代人的心弦。 卢顶风是一位盲眼老人,拄着导盲杖,背着盆鼓、竹板和鼓箸,唱了一辈子鼓词。影片的第一幕,便是卢顶风早晨洗漱,洗漱完摸着导盲杖出门。画面呈现出了最原生态的生活。而整部影片中,真实呈现卢顶风生活的画面并不少。如拄着导盲杖在路边行走,搭着同村人的肩膀出门等着,被交警扶着过马路,吃着简单的早餐,跟同是盲眼的妻子相互搀着 hellip;hellip;每一个画面都可见盲对于一个人造成的生活不便,让人不由得生出恻隐之心。 盲歌之意,之一是因鼓词唱者之盲吧。我想。 而生活如此不便的盲眼艺人,对鼓词的坚守却是那么执着。影片有一个情节:卢顶风给佛事唱鼓词的时候,唱到声音嘶哑,却丝毫不肯停下,嘶哑的喉咙扯着沧桑的声音,一直唱到结束。这个画面感人至深,让我差点落泪。 盲歌不盲啊,盲眼艺人揣着对民间艺术的深情,心中敞亮啊。我想。 当我继续看下去,却发现我对这位民间老艺人执着的理解太浅薄了。影片中有一段情节,说到鼓词的后继者童跃明先生去找鼓词的录音带,专门录鼓词的胡康健告诉他:我现在都不想录了,来买录音带的人太少了,现在的人很少听鼓词了hellip;hellip;还有一段卢顶风接受采访的话:以前听鼓词的第 1 页 共 6 页人多,永康大一点村庄我都去唱过了,最多的时候有两百多人听,我也是靠鼓词养活了三个孩子。现在听的人少了很多了,收入也没有以前多 hellip;hellip;我突然意识到:鼓词这种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渐弱势。追溯鼓词的历史渊源,永康鼓词源于宋代南下的曲子词,是一种用永康方言单口说唱、一人多角的传统艺术。许多盲眼人因无法从事其他工作,便唱鼓词以谋生。他们走遍各个村庄,在黑暗中唱出了生活的光亮。鼓词,是他们的生命之光。鼓词声声,唱出了多少人的生活和记忆。而近几十年来,鼓词传人数量急剧减少,永康鼓词整体发展呈萎缩状态。曾经的鼓词,还很受欢迎,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