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最近,上完入党培训课后我利用闲暇时间读了刘瑜《民主的细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们普及了有关美国“民主的细节”。在我周围的大多数人没离开过中国,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有一些好奇。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美国发生的很多事情似乎让我们有些不可理喻:纽约公交工人拿着超过大学教授的工资,享受着终生的福利,却仍然在工会的带领下举行全市的大罢工;作为世界上第三有钱的人——股神“巴菲特”,却嫌政府对其收的税太少,要求政府对富人增加税率;有人可以一边吃着麦当劳,一边打官司告麦当劳使其肥胖,要求巨额索赔,我十分惊讶也难以理解,因为这些事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从来没发生过。 刘瑜认为,美国民主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其制度。拿公共资源来说,作者举了这样的例子:据报道,抛开公车购置、出国考察、政绩工程、高干医疗,中国 04 年的公款吃喝高达 3700亿元。当年军费也就 2117 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才 100 亿元。而美国,涉案 200 多万美元就已经成了“现代过会史上最耸人听闻的受贿案”。除了私吞,美国人很反对财政资金浪费,从 05 年纽约申办 2012 年奥运会,07 年的拨款改革以及诸如”公民反对政府浪费“一类组织的出现便可见一斑。而中国高校却出现”大学请客,政府买单“的轻浮现象,导致投入多、产出少,公共资源不明不白地被花掉。 究其原因,在于美国人的财务有立法机关管,而中国政府自己开支票,才会出现那么多的陈水扁、胡长清。事实证明,中国政体内部的问责体制不够完善。我们不是要去效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但是我们的各种法律体系急切需要完善。除了这些,在制度层面,我们还应该注意各项法令后的配套措施,更重要地,及时去改进制度。 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并不是政府做的不够,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自己。在美国,由于公众反抗,州长被迫睡办公室,只为让财政预算快一些通过;各大工会的势力让政府生畏;宾夕法尼亚州未听证给官员加工资而被告“违宪”,甚至连一个第 1 页 共 12 页清洁工都敢于为自己的权利说话,正因为有这样的公民,在美国当总统才会无限艰难,除了要接受各类媒体的批判外还担心有人跑家里来闹。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抛开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解读一个国家。正如作者试图提醒人们的那样:别忘了细节。美国是一个细节的美国,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我们从个人的细节往往能更好地解读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