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曹满红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关镇双酒小学邮编:715500[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重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各科教师应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氛围。[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正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教育方式多样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职责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此外,小学学科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氛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在语文、数学、思品、科学课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 在语文课堂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1 老师上课前的表情就是一张典型的“晴雨表”。我们学校规定,上课铃响的时候,教师就必须站在教师门口,等待上课,这时候教师的表情很重要,如果面带微笑,上课的时候学生就知道老师很高兴,发言也很积极,基本都能够大胆的发言,有什么说什么,课堂的氛围很轻松和谐,学生的心理肯定是阳光的,相反的,上课前教师的表情很愤怒的话,整节课堂不但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很差,更达不到什么教育的目的,教师还会以学生笨、差、等词语来形容学生。通过实践,学会微笑着面对你的学生,这样良好的开端就是课堂成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