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借鉴日期: 2014-04-15 作者: 来源:点击: 665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人一连串的疑问:何为家庭农场?到底该如何发展?国家将如何扶持?本文首先解读家庭农场的内涵,介绍国外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和国内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以期从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做法上得到一些启示。一、家庭农场产生的背景及基本概念家庭农场源于欧美 , 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农业经营形式。纵观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史,家庭农场的内涵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农场主的综合素质较高,他们都是懂管理、善经营,思想意识超前,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了解市场动向的农业生产能手;二是农场生产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三是农畜产品高质高效,符合法定标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相对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国内,家庭农场作为农村的一种新型经营主体,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是我国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根据农业部给出的解释,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 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国外发展家庭农场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下面介绍国外家庭农场的一些成熟做法和发展经验,以期为国内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发展家庭农场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一)土地租赁制度的建立和土地的相对集中租地农场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农场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双方都能够增加收益,有利于双方产生积极性,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租赁制度使得土地得以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日本在上世纪 60 年代制定了《农业基本法》,鼓励农业生产的扩大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该法也允许离开村庄去城里的农民将其土地委托给小规模的农业合作社代耕。在这些法律法规下,1955— 1964 年间,日本的农业年增长率为 4%,高于大多数国家的农业增长率,也满足了当时由于人民收入提高而对食物消费需求的增长。(二)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0 世纪 60~70 年代,日本政府农地改革的重点开始由鼓励农地集中占有转向分散占有、集中经营的新战略上来。农地改革的重点由所有制转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