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坚持水土流失长期定位观测加快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进程VIP免费

坚持水土流失长期定位观测加快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进程_第1页
1/10
坚持水土流失长期定位观测加快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进程_第2页
2/10
坚持水土流失长期定位观测加快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进程_第3页
3/10
1 坚持水土流失长期定位观测加快土壤侵蚀规律研究进程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缘,有80%的面积是丘陵和山区,水土流失面积 9.3 万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0%以上。全省多年平均年输沙量4.65亿 t,年均输沙模数 3000t/km2,最严重地区高达 2 万 t/km2,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广,任务大,地形复杂,条件艰苦。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是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早在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随着全省水土保持科研机构的相继成立, 在不同类型区就开展了这项工作。至今已有近 50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为山西省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效益评价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大量的实测数据和科学依据。一、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研究概况1955 年,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在晋西离石的王家沟村正式成立,同年就学习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试验站的做法,在不同地类、不同坡度、不同坡长、不同土壤和不同治理措施的定位小区内,汛期测定径流量、冲刷量,并选择条件类似、面积差异不大的相邻小流域进行治理与非治理的水土保持效果对比观测。在中小流域的出口处设置观测断面或测流建筑物,进行径流、泥沙定位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水土流失来自什么地类及部位,水土流失与降雨量、雨强、土壤、植被等有关自然因素间的定量关系、不同治理措施的蓄水减沙效益、不同治理程度与径流泥沙量的关系以及小流域产沙与输沙的比率等。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以全省水土保持科研所站为依托,基本实现2 了按土壤侵蚀类型区设立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点的构想,初步形成了以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为中心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各所站的监测内容,方法及范围见表1)。同时,省水土保持科研所引进人工模拟降雨设备,建起了人工降雨试验大棚,研究了人工降雨雨滴与天然降雨雨滴的吻合程度。 80 年代中期,成功试制了移动式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建起了大规模野外水土流失试验场。人工降雨机在不同地类定位试验,可在风和日丽的环境下进行,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可在短时间内取得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大量测试数据,并能观测水土流失过程,使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进程大大加快。 1986 年至 1996 年,我所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合作,在大量模拟试验研究,野外试验小区观测数据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水土流失规律和土壤侵蚀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坚持水土流失长期定位观测加快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进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