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全]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即诚实守信,是重要的社会道德范畴,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持之以恒的优良传统和道德追求。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明礼诚信”被列为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充分表明诚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性。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和主力军,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希望,具有良好的诚信道德是大学生成为未来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但是,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使大学生成为诚信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成为高校教育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大学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是成才立人的重要转折点,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真正学会如何处事为人,应充分认识到诚信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然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却令人堪忧。如2001年11月28日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中国学生成绩是优秀的,但诚信度不高[1]。(一)故意拖欠学费,信用意识淡薄自从国家实行高校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以来,如何解决少数学生故意拖欠学费的问题成为许多高校面临的尴尬困境,如何追缴毕业生拖欠学费的问题尤为突出,尽管高校不得不采取了扣押毕业证的方式,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学费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确实部分学生因家境贫寒而无力承担学费,但也存在大学生诚信危机的问题。旨在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助学贷款面临着同样的诚信危机,一方面国家推行无需抵押的助学贷款政策以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成才,完成学业;另一方面银行将大学生作为潜在的优质客户对待,以其身份和信誉为担保,便可获得银行贷款。但部分大学生片面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将国家的支持误解为免费的午餐,存在侥幸心理,又无具体担保人,恶意欠贷的情况时有发生。某高校对第1页共6页2001年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30%的被调查者表示没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20%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二)作弊现象严重,造假问题突出在大学期间通过刻苦努力取得真才实学是大学生今后立足社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关键,所以大学生的诚信更多地体现在学业成绩上,然而当前作弊这一令人痛斥的失信行为在大学考试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将作弊作为顺利通过考试的一条捷径,并且作弊也开始愈益高明,从小抄随身到手机传信,更有甚者求助枪手代考等等不一而足,外语考试、论文写作中找“枪手”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成为一个无法禁绝的现象。尽管校方三令五申加强教育,采取种种严厉的惩罚措施,仍有部分学生甘愿“以身试法”,成功了便侥幸过关,失败了便接受处分,无论怎样都是令人心痛的结果,一方面作弊这种失信行为在大学生中蔓延滋生,腐蚀他们年轻幼稚的心灵,对于今后形成健全人格有百害而无一利;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通过作弊蒙混过关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但终究失去了诚信品德,害人害己。不仅是考试作弊,研究中的数据造假,从网上下载资料抄袭成自己的论文成果等等学风不正的问题同样反映出诚信理念已经不仅仅是滑坡,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快要从大学中消失了。(三)求职履历掺假成风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为谋求一份满意的职业而刻意在求职履历上美化自己,甚至采取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等等不诚信手段,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都遇到过收到掺假履历的情况,无疑增加了选人用人的难度,同时也加大了大学生的择业成本。另外,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很多高校也参与制造学生虚假履历,有的老师甚至为学生出具假鉴定、假成绩单、实验假数据、假实习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助长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一)社会环境的影响第2页共6页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与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