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进入模式包括那些形式契约进入模式包括那些形式?各有何利弊?合资进入模式和独资进入模式相比各有何利弊?影响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有那些?你是如何看待 OEM 方式的?你认为现阶段我国应采用还是拒绝 OEM ?倾销与反倾销的本质是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一场“搏弈”,我国企业应如何应对反倾销?许可证进入模式是契约进入模式的一种,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外法人单位转让其工业产权(如专利、 商标、配方等无形资产) 的使用权,以获得提成或其他补偿。核心是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移其中出让无形资产的一方, 称为许让方或授权方(Licensor ),而接受无形资产的一方称为受许方或受权方 (Lisensee)。在授权经营条件下, 通常转让的不是无形资产本身的所有权,而是使用权,故在授权经营的协议中, 要规定使用的期限、使用费用的支付、使用方面的限制条件等。许可证进入模式的形式1、独占许可: 在规定区域内,被许可方独占使用权, 连许可方也不能再使用。2、排他许可:在规定区域内,只有许可和被许可方可以,其他第三方不能使用。3、普通许可: 许可方可以再转让给第三方、第四方等。4、区分许可:在特定区域内的“分许可”,即被许可方可以在规定的区域内再转让给第三方。5、交叉许可:相互交换技术。许可证进入的优点1)费用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耗费了大量资金, 如果再到目标国家设厂应用该技术制造则支出更大, 不如迅速转让技术使用权,以分摊研究成本;2)障碍少。各国对有形货物的进口限制很多, 尤其非关税措施更是森严壁垒,甚至对一些产业进行特意保护,如广播、电视、电讯等。但是,各国对许可证贸易则没有严格的限制,而且许多国家还鼓励技术的输入;3)风险小。当目标国家政府对外资实行征用或国有化时, 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和经济损失要大于授权经营进入方式,因为后者最大损失是技术使用费。许可证进入的缺点1)控制力弱。供方为实施目标市场的控制, 会在授权协议中订立若干条款来保证对自身权利的控制, 但是,由于不是直接经营,依赖受权方是不可避免的。 而受权方为追求利润可能出现的短期行为, 又会使供方的信誉等受到损害;2)机会成本大。 垄断性授权协议规定受权方在一定地区内享有使用该技术从事独家经营的权利, 这意味着供方放弃了其他的进入方式(如在该地区出口自己的产品),故供方的机会成本会较大;3)潜在竞争强。受权方利用转让的技术,经过一定时期的经营, 在目标市场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