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预防管理体系建设针对我区原料奶质量安全具体情况, 必须由数量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课题确立实施目标和内容如下:一、项目目标与任务1、建设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质量安全预防管理体系,创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奶业“质量文化”。(1)加强饲料、兽药、及饲料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风险评估。(2)完善原料奶原辅料供应商评估制度,将实际生产中不能满足企业质量需求的供应商予以淘汰。(3)完善原料奶安全风险监测,对饲料和牛奶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2、运用原料奶质量安全监控系统提升理化合格率;降低细菌总数和体细胞数(万个 / ml );使原料奶中抗生素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无抗奶合格率达到99%。3、加强奶牛乳房炎、结核病、布氏杆菌疾病预防。运用 CMT严格监控奶牛乳房炎, 加大对微生物超出50 万的奶牛乳房炎检测力度,每月每头进站牛至少检测二次。将患“++”以上的奶牛隔离。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对奶站、奶厅和奶牛全部进行消毒处理。实行病牛隔离,将抗奶预防责任分解到户,采取追溯问责制。4、牧场清洗消毒及现有CIP 工艺优化。根据不同水质选择不同类型的清洗剂,资源不足奶站进行整改,确保清洗水量,从而保证清洗效果。5、运输环节: GPS和铅封管理、采样环节和奶车清洗环节管理、基地掺假事件的追踪、 质量隐患事件报送。 严格执行 GPS和铅封的管理制度,保证奶车在运输过程处于完全封闭状态。GPS系统重点对不合格原料奶快速跟踪,杜绝二次入厂问题。实施电子铅封管理,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可控。6、质量安全隐患检测:加强对原料奶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监控分析。加强对饲料添加剂的监控。表 1 质量安全隐患监控方案年份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饲料毒素类、重金属、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霉菌、游离棉酚、异硫酸氰酯沙门氏菌、毒素类、重金属、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霉菌、游离棉酚、异硫酸氰酯沙门氏菌、毒素类、重金属、 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霉菌、游离棉酚、异硫酸氰酯沙门氏菌、毒素类、重金属、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霉菌、游离棉酚、异硫酸氰酯沙门氏菌、毒素类、重金属、 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霉菌、游离棉酚、异硫酸氰酯原料奶兽药残留、毒素类、非法添加物、内源性物质兴奋剂、其它兽药残留、毒素类、 非法添加物、其它内源性物质兴奋剂、其它兽药残留、毒素类、 非法添加物、其它内源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