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 带着梦想,走向复兴 ——国博观后感 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为了更加了解近现代时期我国广大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建立民主共和的奋斗过程,为了深化对各个时期党的纲领的概念,以及了解建国以来我们所取得的那些傲人成就,我们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其中“复兴之路”这一展区,按照时间的顺序,把我国人民觉醒奋斗的过程经历以画卷的形式,将这段轰轰烈烈的历程在我们面前娓娓铺开。 沿着“复兴之路”追溯历史,1840 年,西方人用火药炸开了中国紧锁的大门,冷兵器早已经在帝国的沉睡中远远落后于世界,因此,中国广大人民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者。接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乱接踵而至,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天朝大国”彻底从狂妄自大和闭关自守的美梦中惊醒,屈辱的条约,无耻的掠夺,从中国卷走了不可胜数的土地和财富,自此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外来势力的入侵和压迫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模式自然无法抵挡科技革命背景下的蒸汽机和工厂。当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不存在时,势必会引起中下层人民的反抗;而历史也正是如此——可以说,我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 在抗争的过程中,先是最底层最受压迫的人民们揭竿而起,典型的代表就是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了,这两次农民起义都是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愤怒的底层人民不仅要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更要对抗外来侵略,这种性质的农民抗争在我国历史上市前所未有的。但是单纯的农民阶级或者说那个特定时期的农民阶级的人民,要求的仅仅是丰衣足食,并没有在思想精神层面上有很高的追求,所以当他们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时,譬如说太平天国运动,就会从上层的领导阶级开始腐化,贪图享乐,互相猜忌而不思进取,最终导致整个起义的失败。而义和团运动,则更多地强调主观上的胜利,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的第 1 页 共 4 页东西,用迷信的思想来指导军队,总之,拘泥于封建社会,不能真正在思想层面上有所转变,不能准确地认识到已落后的事物,终究是免不了失败的命运的。 同时,在这期间,外有资本主义侵略者,内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封建阶级势力为了维持其统治,缓和风雨飘摇的状况势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说是改革,也不乏有很多有识官士为了国家的利益英勇抗争。 在展品中有一块石头,看上去很普通,但特别的是,那块石头曾经被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