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小子观后感精选 《摇滚小子》是一部于今年的 8 月 28 日上映的剧情电影,影片主要由安琥、徐洁儿和苏翊鸣等出演,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这个夏季的末尾,用摇滚感受夏的魅力,释放夏季的激情。用心感受孩子的欢乐。 之前看过另一部音乐题材影片,俄罗斯的《盛夏》,那段1980 年代列宁格勒的摇滚青年故事。《盛夏》用摇滚讲青年人的朝气澎湃和叛逆革新。今天的《摇滚小子》看到孩子们热爱音乐追梦摇滚的热情,感动老师,感动爸妈,走到人心里面的那份对音乐的热忱。 故事的主角宝贝,一个爸妈离婚,因妈妈工作忙而被送到姥姥家生活学习的个性男孩。不喜欢被妈妈抛弃的感觉,厌烦姥姥无休止的搓麻将,玩吉他是这个孩子化解烦恼找寻欢乐的方式。主角珠穆朗,爸妈经常吵架而烦恼,因为多动症被老师责怪,击打架子鼓是他放飞自我感受快乐的方式。热爱音乐,因为我热爱生活中缺失的欢乐幸福的元素,只有音乐能让我的内心释放,变得轻松洒脱,收获音乐美的享受。月月和李怡南同病相怜,爸妈不支持而坚持在追梦的道路上。 师父吴民,热爱音乐孑然一身的中年人,尽管音乐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但音乐能让他忘记分手的痛苦,忘掉生活的烦恼,忘掉事业的不顺利,去投身音乐和歌曲的唱作中。老师李雪,音乐既是生活方式又是谋生工具,音乐让她忘记情感的不快,投身生活和育人的欢乐。 摇滚的快乐来自一次偶然的体验,就像小孩子学钢琴,聆听黑白键敲击出美妙音符的瞬间会一下喜欢上这门艺术。宝贝偶尔玩玩吉他,珠穆朗喜欢带朋友去探险,当进入演奏室触碰乐器时,吉他的拨弦声和架子鼓的回响让儿童喜欢上拨弦乐器和打击乐一起玩耍共鸣的听觉享受。吸引宝贝的能力去弹吉他,激发珠穆朗的天赋和多动特征去学架子鼓。 有一起练习同学的比较,七色光年组合的挑战,师父和老第 1 页 共 3 页师的鼓励,激发出组建摇滚少年乐队的想法,爱音乐,去感受舞台的魅力。用音乐的魅力感动观众,感动父母。 两个小主人公宝贝和珠穆朗,有一些当年释小龙和郝劭文的既视感,一个认真专注,一个多动贪玩。两个人是互补的,认真专注能细致做好吉他的调音和弹奏,有助于歌词的创作和演唱;而多动的特质有助于奔放式的投入架子鼓的激情敲打演奏中。两种乐器也是互补的,吉他的慢节奏和架子鼓的快节奏形成很好的搭配。吉他带来余音绕梁的听觉,架子鼓则激情四射解放天性。而歌曲中用旋律进行的叙事就要用到电子琴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