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新常态课观摩会》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 学习体会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于 2016 年 4 月 7 日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如期召开。这次会议,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听课的教师,来自 26 个省市近万人,把体育馆塞得满满当当的。有 72 位专家参加讲座或点评。21 节示范课,课课精彩;10 场报告,场场动人。它体现了新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将引领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收获很大,得益匪浅,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虽不能系统总结,但记忆中却留下些零零碎碎。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感受吧。 四月春暖,细雨霏霏。我们一行五人(杨军、吴云飞、吴丹、和平)共赴一场“千课万人”的语文盛会,相约在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上。 场面宏大,扩音震响。跟来凤篮球馆一样的但比它要大几倍的篮球馆四周观众,中间课堂。20 张课桌整齐摆放,八尺高屏悬挂空中。北座中间 72 位专家就位,听课几万人济济一堂。居高临下,俯视课堂。 语文教学到底是什么。可以是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以疑定教,可以是杭州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的以猜阅读,也可以是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老师诗一般的语言,还可以是江苏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指向语用的读写结合,上海名师戴建荣老师歌一般的吟唱......其实语文教学可以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呈现方式,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着力点,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顾几天的学习经历,带给我们的是一次次的震撼,感受到的是新常态语文课堂散发出的独特气质。 一、质疑,赋予语文课堂新生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李玉贵老师的课堂上,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李老师用她那甜美温柔的声音,带领孩子进入了《蝙蝠和雷达》的学习。她的语文教学可谓第 1 页 共 3 页“一问到底”,通过“探问、质问、疑问、追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是问题的发动者,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不时质疑文本的合理性,让学生的思维和文本发生激烈碰撞,擦出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火花。而对于一开始不敢尝试提问的孩子,则引导寻求“最笨”的方法。她告诉孩子们笨的问题问多了,就会有聪明的问题产生,以此打开孩子们敢于质疑的心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质疑,溅起的将是一圈圈思考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