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安思危观后感多篇 由会员“微笑吧”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这些不同的说法试图从各个角度去分析解读苏联灭亡的真实内幕。作为一名纪检工作人员,笔者只想从腐败这个角度去粗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下面是写写帮文库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居安思危观后感 自 4 月 9 日前后开始,XX 省气象局举行系列专题讲座,邀请省内有关专家、教授就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广大干部职工再次进行解读,其中省委党校副校长汪建初先生在其以《中国梦》为题的讲座上谈到的危机意识问题时,其声情并茂的讲述可谓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并感概万千。 危机意识亦即忧患意识,是在社会发展转折或关键时期一种清醒的防范和预见意识,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精神动力,表现为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源于人类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忧患意识是一笔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闪耀着熠熠的光辉。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主张,从安身立命的高度重视忧患意识,并将其当作做人和为官的准则;著名儒家典籍《孟子》散文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忧患意识的重要意义进行精辟的论述;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则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法来警醒世人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正是上述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孕育和鼓舞着自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爱国人士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有的甚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壮歌。 在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受迫害并放逐江南后又遇国破家亡,其政治理想彻底破灭,挥洒血泪写下了反映他饱含爱国之情和忧患意识的千古绝唱《离骚》,并怀恨投江以死明志以警世人;唐朝政治家魏征冒着犯上和被杀头的危险,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一针见血地劝谏唐太宗要其居安思危,第 1 页 共 11 页戒奢以俭;北宋文学大家范仲淹在遭贬出京之后创作《岳阳楼记》时仍未忘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倡导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忧国忧民;爱国词人陆游身患重病还在吟哦位卑未敢忘忧国 hellip;hellip;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次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更是不胜枚举。他们无一不是胸怀祖国兴衰和民族存亡、大众疾苦,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努力去抗争、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