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和我年龄差不多的人,大概上学的时候都写过读后感。这往往是暑假或寒假作业的一部分。我小的时候,可供孩子课余阅读的书很少,我偷偷地读《聊斋》,还有什么《金光大道》那些很时代特色的小说。爸爸的书架上净是马恩列和毛选,还有一套二十多本的鲁迅杂文,我偷偷地读过鲁迅杂文,专门挑看得懂的讲猫讲故乡风土人情的读。厚厚的《星火燎原》也读了,因为里边有一篇回忆录,是住在马路对面的被称为 quot;叶司令 quot;(10 几岁参加红军的老革命)的人写的,所以读了又读。写读后感的时候就很愁。我读的这些东西实在没法有感而发。聊斋,讲的故事不是人鬼情未了,就是古墓狐影,绝对是不敢写出来的;鲁迅的书,当年如果我能写出来点什么,估计能登到报纸上,如同今天的黄艺博。可惜我从小就是个凡人,鲁迅的文章,说实话,到今天还似懂非懂;对时代小说,我有天生的排斥,看完就忘了,有没有耐心看完都不记得了;至于讲邻居故事的《星火燎原》,倒是可以写的,可我实在不喜欢那个碘着大肚子的 quot;叶司令 quot;,他家里有警卫员有勤务员有保姆,可我们家什么都没有…这也许就是我人之初时的羡慕嫉妒恨。多年以后,在旧金山我发小的家里回忆起童年的种种,jenny 说,我的书都被你读了,所以我不喜欢读书。这是事实。那时她有一本期刊--《儿童文学》,3 个月出一本。往往我是第一个拿到手里读的,因为三个月前的那一本她还没有读完。jenny 那时总是一边慢慢嚼着嘴里的饭(这吃饭很慢的基因被她家老二发展继承)一边说:quot;给我念念。quot;她只喜欢听别人读,自己不肯读。有一年,在北京自动化所的筒子楼宿舍里,我看一本当时流行的《马语者》,躺在床上的她,慢条斯理地发话了:quot;给我念念。quot;我听话地开始念,突然,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起童年情景,扔下书狂笑。我上小学时评语里一直有一句话就是 quot;按时完成作业。quot;为了这句话,我千方百计按时完成了读后感。老师,对不起,我的读后感都是在书的内容提要里抄的,凑够了字数,交上去的。我没想到的是,多爸爸说他当年也是这么干的:)他小时候可第 1 页 共 3 页是老实得有口皆碑啊。还有多少人这么写读后感呢。老师,您认真看过我们写的以 quot;本书描写了…quot;为开头的千篇一律的读后感么。老师。现在国内上小学的孩子是否写读后感呢。没有听我的外甥提起过。也许当年写读后感的人当了老师以后,知道所有的读后感都是从一条路上来的,就换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