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新生的心理过渡的心得体会 初中教育比较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做好初中新生的心理过渡工作,致使他们难于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新生活。他们所具有的心理水平与初中生活所需要的心理能力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导致一部分同学在学习上和思想品德上发生了一系列逆转性变化。因此,要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两极分化现象,就必须认真研究一下初中之于小学,初中学生之于小学生的种种不同特点,抓住初中一年级的关键时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初中新生完成心理上的过渡,尽快适应变化了的学校生活。 小学生进入初中,置于他们面前的是未曾经过的新环境和新生活。与小学相比,不论是学习活动还是人际关系以及其它方面,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学习内容上,初中的课堂不仅门类比小学多,而且其知识内容也趋于专门化、系统化。在小学里,老师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等各方面的关怀照顾得无微不至。一般地说,他们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但是,进入初中,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老师已不可能再像对待小学生那样关怀得具体细致,集体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学习活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客观上需要初中新生的心理能力必须跃进到更高一级的程度。 但是,初中新生的心理水平还处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仍大量保留着小学阶段的种种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1.感知能力差,缺乏精确性和概括性。 2.注意力不够稳定,缺乏持久性。 3.意义识记能力差,习惯于机械性的记忆。 4.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低级的水平。尽管他们的思维在不断地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其逻辑思维仍然是经验型的,还必须依靠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5.情感缺乏深刻性,喜怒哀乐,形于声色。 第 1 页 共 3 页 6.意志还比较薄弱,意志行为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总之,初中新生的心理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童年期的心理特征还占着明显的优势。 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看,初中二年级是青少年思维发展和品德发展的质变期,是青少年心理品质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关键年龄,初中一年级正是这一质变的准备和过渡阶段。因此,能否有效地促进初中新生的心理能力的协调发展,帮助他们完成心理发展质变前的量变准备,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