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 5 篇 结合观看的记录片《人头壶》,请以“仰望”为题写一篇微作文。200~300 字。 写作展示 刘丰源 一个黑暗的背景下,闪烁着无数希望的曙光。每一颗都有人的无限幻想和无限希望。抬头仰望星空,这是第几次抬头。我忘了。 是谁第一次仰望。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六千六百年前,曾有人仰望这浩瀚星海。 那人早已不在了,但他的作品——人头壶还在。这陶承受住历史的打磨,穿越千年与我们相见。这个人头壶,它的脸像个婴儿,那么无暇,纯真。微微翘起的嘴唇增添了几分可爱。整个通体像个孕妇。我想,她孕育知识。因为世界各地的文化崛起,从人像陶开始。陶,这一伟大的发明,它让人类知道自己拥有创造的非凡能力。可为什么要创造一个人面壶。若只是水壶,那这样子未免太奇怪。我想,那人也想到岁月变迁,自己终究会融入这泥土,不如就用这泥土捏一个自己,永恒的保存下去。 第一次在水中相遇自己,我竟然是这个样子。那么我为何是这样子。我又从何而来。一系列的问题不断被提出。于是,我们便脱颖而出。这一切都是这奇形怪状的人头壶引出的。 六千年过去了,村落变成国,符号变成了诗,呼唤变成了歌。无数问题的答案变成文化。这传承,需要我们去学习,发扬下去。 张琪 曹文轩说过。“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来自最初的凝望是什么呢。追溯到 6000 多年前,人头壶,大概很久远了吧。 人头壶,发源于 6000 多年前,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物理化学作用的产生,是质的转换,是水、火、土的相融。红陶而成的它,有亿万张迷惘的面孔,琢磨不透的新时期时代第 1 页 共 4 页的纪元。虽然创造者的模样早已被人遗忘。但人头壶,它是万物的最初,它有不死的容颜,与天地万物同寿。穿越 6000 年的玩物,是祖先们从无到有的不可思议的实验。 凝望最初的凝望,我们不断发出疑问,又都溶解于这神奇的红陶上。生与死的思考是创作者的内心抱负赋予了人头壶的灵魂。它是传统,它是文化,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始终明白:我们的故乡一定就在宇宙的某个地方,人在潜意识里,永远没有放弃对故土的追求,包括那个“不死的容颜”。 背朝尘埃,山河依旧,动我感怀。6000 多年的时间,始终磨灭不了我们的信仰,凝望着这个有意义的世界,仿佛看到了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熊方杰 仰望天空,6000 年过去了。 6000 年前,人类文明是怎样的。他们创造了什么。 人头壶——史前文明的象征者,透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