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供药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药物作用的化学机制、体内代谢、构效关系及寻找新药的学科,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悉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为有效、合理地使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临床药学工作打下理论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 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常用药物的结构,中英文通用名及化学名。2、掌握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特别是影响药效、毒性、质量控制及分析和剂型选择有关的理化性质。3、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体内代谢、毒副反应及临床应用,熟悉药物的结构特征与药效之间的关系。4、了解各类药物最新进展。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物化学》第六版(郑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8 月)。本课程教学时数:总学时为 54 或 36 学时,其中理论课为 36 学时,实验课为 18 或 0 学时。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 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 30%。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 药物化学教学总学时为 54 或 36 学时,其中理论 36 学时,实验为 18 或 0 学时。(适用于所有理论学时为 36 学时的班级,临床药学方向除外)第一章 绪论 (1 学时)掌握: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熟悉:药物的命名要求。了解:药物化学发展史。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4 学时)掌握:1、地西泮的结构、通用名、化学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应用; 2、盐酸氯丙嗪的结构、通用名、化学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应用。3、盐酸美沙酮的结构、通用名化学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熟悉:1、异戊巴比妥结构、通用名、化学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2、熟悉巴比妥类药物构效关系;3、熟悉硝西泮、奥沙西泮、阿普唑仑的结构、通用名及应用。4、硝西泮、奥沙西泮、阿普唑仑的结构、通用名及应用。5、苯妥英钠的结构、通用名、化学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