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观后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个观后感,《嘉年华》在豆瓣的年度评价中排行第比较靠前,所以今天特地把《嘉年华》的观后感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如果《熔炉》展示的是对抗,《素媛》探讨该如何做心理修复,《嘉年华》则像是在寻找为何沉默。 恰巧,是在一个叫海上嘉年华的地方看这部叫《嘉年华》的电影。叫嘉年华的地方常常排列着大片的新式建筑,巨型摩天轮,一座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所在,这里没有烦恼,人间天堂。 也许嘉年华的另一个寓意是:正常人不会长久停留 电影里的故事也发生在海边的游览区,好多拍婚纱的男男女女,烂醉如泥的男人,没人能看到那被悄然隐藏的悲哀。 在这里的一座旅店里,刘会长和两个女孩小文、新新发生了关系,而旅店打工的小米是唯一看到的人。 《嘉年华》有着非常电影化的叙事语言,这让它整体的克制,通过细节慢慢散发出了力量。 梦露雕像的脚 玛丽莲-梦露,这位美国性感的符号,自幼生活在孤儿院,经历三次失败的婚姻,出演了无数的花瓶角色,在 36 岁的时候孤独地赤身裸体地死在旅馆,梦露的半生,都在男人审视的目光中度过。 而片头即出现的梦露雕像无疑成为《嘉年华》最重要的意义代指,在每一段戏中,我想她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这部电影具有非常明显的女性主义特征。 在影片最开始,它似乎是全新的,人们乐意同它合影,她也是女孩的一种美好的寄托。但镜头给出的是 16 岁黑户口女孩小米的视角,那时候我们尚不能完全确定雕像就是梦露,通过小米的视角,我们只能看到她的脚和裙底风光。就是这样可谓直白的雕塑赫然出现在海边的公共场合,是不是在说我们的文化向来都是将女性作为一个欲望的投射对象。甚至丝毫不用遮掩。 第 1 页 共 8 页 第二次,我们在夜色中看到了雕像梦露落寞的背影,离家出走的小文孤单地依靠在她的腿边,那是在母亲说她穿不三不四的衣服,披头散发是你骚,才惹祸上身的;再一次,她矗立在夜色中不动声色,与此同时,莉莉正在被一个中年男人欺侮,小米在拼命夺回自己的头套。小文被剥夺了女性特征,小米的审美则同样被剥夺。 这两场戏都被梦露见证,都是在夜里,镜头给出的是梦露的后脑勺和迷糊的身影,夜里她无法再吸引人的目光,而是被遗忘的萧条,而雕像的姿态更加重了这种悲哀。小文逃、小米追,梦露张扬着身姿,这种主动性带来的却只是被遗忘被剥夺,梦露沉默,女孩也发不出声音。 也不知过了多久,再看到梦露,她的腿上已经贴满了小广告。这时候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