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XX 县区第三中学李光倩 文朝荣,我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担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海雀的贫困现实与群众的期盼,他带领群众与自然作斗争,在海雀村的荒山上种植华山松、马尾松 13400 亩,使森林覆盖率从不足 5%上升到 70.4%,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他带领群众大力扶贫攻坚,1988 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33 元,到 2013 年增加到 5460 元,人均占有粮食从 107 公斤增加到 318 公斤;他模范抓好人口控制和素质提升工作,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 年海雀村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就是 XX 县区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 1985 年 5 月 29 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到我县的恒底区四方乡苗、彝族杂居的海雀村的三个村民组,看了 11 户农家,家家断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 3 个月的盐,4 个人只有 3 个碗,已经断粮 5 天了。”村民们“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世纪 80 年代的海雀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 33 元,全村贫困人口达 730 人,人均占有粮食107 公斤,森林覆盖率只有 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 13"。海雀村有个顺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挫。” 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 3 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 200第 1 页 共 14 页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上山吃自带的烤洋芋,天黑归家。那 3 年的春节文朝荣们都是在山上过的。有一年除夕,他下山把自家仅有的 2 只大公鸡杀了炖好送到山上给一同植树的村民们吃,为的是让大家油水足了,多有力气多种树。3年后,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 1.16 万亩。1995 年,海雀村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