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庆精神永放光芒——《国家与部长》读后感VIP免费

大庆精神永放光芒——《国家与部长》读后感_第1页
1/4
大庆精神永放光芒——《国家与部长》读后感_第2页
2/4
大庆精神永放光芒——《国家与部长》读后感_第3页
3/4
大庆精神永放光芒——《国家与部长》读后感 读了《国家与部长》,简直就像是欣赏了一部激情燃烧、战天斗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大片,大庆人的事迹、大庆精神、余秋里部长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一、《国家与部长》,是一部新中国的石油发展史,更是大庆油田的发展史 状况。1958 年,我国仅有玉门、庆阳、克拉玛依三个油田,共年产石油 200 万吨,而当时全国年需石油 400 多万吨,其中多半要靠外汇乃至黄金进口。400 多万吨,仅是今天全国年需求的不足百分之一,可见当时经济落后和需油之紧迫。 重视。国家看到了石油是仅次于钢铁的战略工业,为此成立了石油部。1958 年,为打开石油工作局面,精心挑选余秋里为石油部长。历史表明,这一用人是中央慧眼识英才。 挫折。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长后,在 xx 中部勘探出石油,于是搞了川中石油会战,种种原因会战失败了。挫折表明,中国的石油发展历程经历了千辛万苦,并非一帆风顺。 二、展现了大庆人热爱祖国、艰苦创业、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革命精神。 百折不挠搞会战。1959 年秋天,余秋里部长不畏川中会战失败所动摇信念,汲取失败的教训,根据在松辽平原的石油勘探情况,决策再在松辽平原搞大规模石油会战。他策划从全国各油田抽调了最好的钻井队伍,从高校和科研单位抽调专业人才,3 万名退伍兵和 3 千名专业军官转为石油工人,共 5 万人集中到松辽平原的大庆搞石油会战,开始谱写大庆油田发展的光辉历史。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5 万余人一个月内一起拥到松辽的萨尔图,没有任何住宿条件,生活条件极差,他们克服了起重机少、运输车辆少的困难,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工人们硬是靠肩杠人拉,把几百吨重的机械和设备像蚂蚁搬骨头似的卸下来、运到个个井位;在还不具备开工的条件下,王进喜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端水和泥浆,5第 1 页 共 4 页整天零 5 个小时打出了会战以来的第一口井。这 5 天多王进喜没离开过机台,没合过眼,带伤作业,房东大娘第一次见王进喜这样没命干活的人,感动得直对人说:“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啊”。这第一口井震动了参加会战的几万人,激励和鼓舞大庆人掀起了钻井劳动竞赛。 热爱祖国,战胜考验。1960 年夏末,国际上由于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给中国施压,国内又遇上自然灾害,饥饿是对全国人民的考验,更是对大庆人的考验。大庆人每天吃 7 两粮的菜团子、喝菜汤汤,挖野菜充饥,有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大庆精神永放光芒——《国家与部长》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