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生物校境,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 庄云峰 2003、12摘要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是使学生初步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因此,中学生物教学从学生和学校教育现状出发,在校园中设置一些生物环境,为学生提供观察的素材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主要谈一谈我校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与体会。关键词 生物校境 科学观察能力《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进而进行表达和交流,既是中学生应初步掌握的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能力。如何使学生初步具备生物科学探究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其中十分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需能够对事物进行科学的观察,才能有感而发。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观察能力是使学生初步具备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观察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到一些容易引发他们好奇心的、激发他们兴趣的生物环境。而我们现在很多师生都面临着这样一种状况:从学校设施而言,许多学校,特别是一些在城市中的学校,不仅校园面积小,而且校内一排排教学楼、实验楼鳞次栉比,即使有草木花卉点缀其间,而真正能够紧密结合生物教学提供给学生进行观察的生物资料是极其有限的;从学生的学习生活而言,虽然教育部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减负”,但是目前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很重,许多学生还是过着“学校 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不少寄宿在校的学生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其余时间都是在学校内、甚至是在学校的教室中度过的。他们很少走向野外,走入大自然的怀抱,去观察、认识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其它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生物,更谈不上有时间和精力去设计科学的观察活动。凡此种种,都使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教育现实中难以落实。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作为一名一线生物教师,我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希望“理想的明天”早日到来,但当前应从“可操作”、“可实施”的层面上做些扎扎实实的工作,来为学生提供进行科学观察的材料,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观察的能力。因此,我们就根据“校情”和“学情”设置了多种“生物校境”,开展了这方面的教学实践。1 开辟生态实验室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往往侧重于对生物的分类、解剖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