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陶继新报告有感 XX 省 XX 县区实验小学西校区张景兰 2013 年 8 月 26 日下午,我们有幸在实验中学会议室聆听陶继新老师的学术报告——《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陶继新老师运用大量的采访报道,让一个个优秀教师、校长的事例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给我们阐明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 与以往的培训报告不同的是: 一、陶继新老师的报告重事实。 培训中,我们老师听专家的讲座往往会在本子上记录一大堆听不明白的理论术语,诸如文本细读、生本高效、民主与教育、三维目标、合作探究等等。等我们弄明白这些术语的时候,新来的培训理论术语又让我们如坠云雾。新理念的层出不穷让我们基层的老师跟风而上,到头来刮得我们晕头转向,知之甚少。 而陶继新老师的报告,没有罗列大量的理论概念,而是列举大量的采访事实,像信金焕、崔其升、李志刚、李志猛、王祥高、韩兴娥、高万祥、李升勇、国赫孚、张文茂、孙维刚、刘建宇等。陶继新老师就像讲故事一样,把这些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的理念、做法娓娓道来。这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就是一个个高效教学的方略和品质。韩兴娥的课内大量阅读、孙维刚的人格魅力、李志猛的诚信考场、张文茂的衡水 中学 80 华里远足课程、老咪的超然心灵等等深入浅出地把报告的六个要素——师生回归本位、大课程大教材、人格是高效的持久动力、合作才能共赢、超然的心灵、高效教学之道诠释得清清楚楚,给我们的心灵强大的触动,从中获得不少的启迪。 二、陶继新老师的报告重延伸。 以往我们谈“高效教学”,无论是培训,还是校本教研,站得角度在课堂。而陶继新老师的报告却跳出课堂谈高效教学,重在课堂的延伸。这让我想起学写诗的一句话“功夫在诗外”。 陶继新老师谈高效不在课堂,在延伸。 第 1 页 共 8 页 比如,高万祥的大课程观——有一个好口才、背诵 300 首古诗、聆听 30 场名人报告、阅读 40 部文化文学名著、观看 50部经典影视作品、每周写 6 天以上的日记。那些大家做报告的图片,羡慕得我瞪圆了双眼。那学校的学生多么幸福,中学时代就与这样的大家面对面,该有多少的人生启迪啊。多么难忘的中学时代。被点燃的人生不燃烧才怪呢。 再如,张文茂的特色课程——80 华里远足,其中一个学生累得在北京医院昏迷了 6 天,第 7 天才苏醒。张文茂校长没有因噎废食,80 里远足课程照样坚持开设。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做出如此的决定。因为敢为人先,所以走在人前。 还有,孙维刚的学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