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模式读后感 《阿米巴模式-稻盛和夫的实学》读后感 —阿米巴模式本土化实施 拿到这本书后,我很好奇的翻开了目录,这也许是我的一个阅读习惯,以便于了解整本书的组织结构。发书之前,校长提出了改革的想法,并召开员工大会对改革思路进行了讲解,于是我带着问题来理解这本书。问题是:“阿米巴模式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和“我们是不是一定需要采用阿米巴模式。” 怀着我的好奇心,我查找了稻盛和夫和阿米巴模式的相关资料,日本四大经营之神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松下幸之助(松下)、盛田昭夫(索尼)和本田宗一郎(本田)。在看完阿米巴模式的详细介绍之后,让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就更加大了。 对于一本经营哲学理念的书,看一遍肯定是不能尽解其意,在反复阅读后,我将书中的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简称 wwh,即 what、why、how)。第一部分是什么是阿米巴模式。第二部分是为什么需要阿米巴模式。第三部分是如何解读阿米巴模式。其中为什么需要阿米巴模式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而阿米巴的解读是在反复说明阿米巴的实际操作和论证阿米巴的五个目的。 目的一: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 目的二:以核算作为衡量员工贡献的重要指标,培养员工的目标意识目的三:实行高度透明的经营 目的四: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目的五:培养领导人 理解此五目的后,再度简化为。参与、核算、透明、整合和培养。我就在思考,如果我们的企业也能够实现这五个单词的背后的意义,意味着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成功呢。其实我给出的答案是不尽然。如果在没有内外在因素的干扰下,企业处于一个平稳状态下,能够正确理解并实现这五个单词其实是可以相当成功的,因为京瓷和引入阿米巴模式的公司他们都做到了。同样我的其中一个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我们不一定硬要采用第 1 页 共 4 页阿米巴模式来对公司进行改革。我们可以借鉴模式中提到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将这些理念和做法稍作变化后融入到公司的运营之中。 既然阿米巴模式这么成功,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套用阿米巴模式呢。 书中最后的结束语其实给了我们一些答案,那就是阿米巴模式的基本条件。条件一:企业内部需建立高度的信任关系。条件二:数字的严谨。那数字体现在各项计划(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单位时间核算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数据反馈。 条件三。及时把数据反馈给现场。 条件四:时常检查阿米巴的编成是否符合做工特性。条件五:员工教育。 书中给出的前两条是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