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执着·严谨·历久弥坚——读高放教授《苏联兴亡通鉴》有感VIP免费

执着·严谨·历久弥坚——读高放教授《苏联兴亡通鉴》有感_第1页
1/3
执着·严谨·历久弥坚——读高放教授《苏联兴亡通鉴》有感_第2页
2/3
执着·严谨·历久弥坚——读高放教授《苏联兴亡通鉴》有感_第3页
3/3
执着·严谨·历久弥坚——读高放教授《苏联兴亡通鉴》有感 无法瞄准开炮,所以只打了一发空炮。据此,该文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确实是空炮与实弹先后配合”,“宣告了伟大社会主义纪元的开始”(第 121-122 页)。根据史料记载和几篇权威论文的论证得出的这个结论,我认为是合乎情理的。其二,原先教科书上的说法来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讹传讹。但自有关史料公布“空炮说”以后,有人据此认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纯属子虚乌有,伪造历史。对此,作者反驳这种说法,并论证说,起义前夕,布尔什维克已经与彼得—保罗要塞和“阿芙乐尔号”内部的革命组织取得联系和协调,“约定当晚先由舰艇向空中开空炮,如果临时政府不投降,再由要塞发射实弹进行轰击。后来实际情况正是这样进展的”(第 121 页)。对于 90 多年前发生在外国的一件往事,高放先生如此认真地搜集史料,一丝不苟地加以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表现了一个学人孜孜不倦的探索,求实和创新精神。 三 作为一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社会科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尽管人生道路并不平坦,研究工作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但高放先生无怨无悔,一直耕耘在这片时有争议且需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时代养料的土地上,堪称是一名永不停息的“老黄牛”式的学者。正如他在“自序”中说,对“文革”前发表的文章,“每篇都作了自我批评”(第 3 页)。改革开放以后,虽已迈入老年的门槛,却青春焕发,才思横溢,著述丰腴。他的立论常经过详细论证,独立思考,尽管一些观点引起学界争议,但他勇于坚持自己的见解,也注意倾听他人意见。他特别喜欢对一些学术上的疑难问题,旁征博引,寻根究底,力求得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这使他在学术思想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通鉴》中,一篇关于罗曼,罗兰馍斯科日记》的评论文章最初刊登在《中华读书报》上,后被《新华文摘》转载,并在文化界引起反响,该文足以代表高放先生的功底和功力。第 1 页 共 3 页众所周知,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曾蜚声世界文坛,他同高尔基有着深厚的友谊。1935 年,苏联政府邀请一批世界著名的作家、诗人访问苏联,目的是让他们“亲眼看看苏联”,并通过他们向世界传递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信息。由于各人的立场和态度不同,后来发表的对苏联的观感也各不相同。被邀访苏的三位法国作家回国后写下三本书,亨利,巴比塞写了《从一个人看一个新世界》,书中竭力歌颂斯大林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执着·严谨·历久弥坚——读高放教授《苏联兴亡通鉴》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