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活动有感 5 月 10 日至 11 日,在工程技术部支部的统一组织下,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 XX 省恩施州 XX 县区龙坪乡店子坪村,参观学习"当代愚公"王光国的优秀事迹。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我深受教育,对当代"愚公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店子坪村是一个位于鄂 XX 县区的偏僻小村,平均海拔 1200多米,共有六百多村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饮水困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王光国当选 XX 县区龙坪乡的村支书后,坚守自己竞选村支书时的诺言,于 2005 年开始带领全村党员和村民,不分寒暑,不惧风雪,在悬崖绝壁上一寸一寸地凿山开路。八年里,王光国带着乡亲们肩挑背扛,开挖土石方 1.5 万立方米,于 2013 年终于店子坪村通往山下 1.5 公里长的公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店子坪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住房进行了统一规范和建设,新建了村级综合办公楼、幼儿园、卫生室、图书室,十多公里村级道路已经升级改造完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了烟叶、魔芋、药材、畜牧业养殖等产业,成为全省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农民素质大大提高,制订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明新风。 学习店子坪村的先进事迹,学习王光国"愚公精神",首先就是要学习他对事业追求的坚定信念。当年王光国带领店子坪村农民靠自己的力量修通出山路,没有任何外部力量帮助,无异于难于上青天。但他们不等不靠,自筹资金,先行开工建设。王光国曾说:"10 年修不完,就修 15 年,15 年修不完,就修 20年。我们这一代人修不完,下一代人接着修,直到修通为止。"朴实的话语代表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如此坚定的决心,村民们才在王光国的带领导下出钱出力,坚持把路修通。 学习"愚公精神"还要学习他们勇于吃苦的精神。店子坪几十年不通公路,前辈人都不敢修路,原因就在于修路困难太多,没有人愿意吃这个苦。但王光国是一个敢想敢干的村支书,在他眼里没有移不动的山,没有修不通的路。修路过程中会遇到第 1 页 共 2 页各种困难,没有吃的,他们自带干粮;没有炸药,他们打钎凿石;没有资金,他们卖猪卖鸡蛋。今天挖一点,明天凿一点,修路的艰辛他们都默默承受。好不容易挖好了一段,却遇到了岩石塌方,村民们都情绪低落。但王光国一家一家再三走访和劝说,卖掉了自家开办的商店和养猪场,说服村民们继续修路。 学习"愚公精神"还要学习他们迎难而上的精神。开山修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吃饭问题、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