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选 25 篇 【导语】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选 25 篇由会员“坏吃的”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 1: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2: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4: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5: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6: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7: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8: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9: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10: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11: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12: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1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14: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15: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16: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17: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18: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19: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20: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21: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22: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2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24: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 25: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正文】篇 1: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拍摄于 1999 年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情节简单却意味深长的故事。在一个仅有一间教室、一个教师的乡村小学,因前任教师高教师被迫离校,一名仅小学毕业的十三岁女生魏敏芝被找来代课。其间,她虽无上课的本事,却始终恪守规则即“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当学生张惠科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到城市打工时,魏敏芝只身进城,寻找这个丢失的学生…… 在影片里,教育被还原到最低标准。硬件设施匮乏,师资匮乏,教学工具匮乏,教师工资长期拖欠,学生因贫乏而逐日流失……在那里,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有几个学生还在”,这成为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这也成为“一个都不能少”的理论基础。 故事里有一个“学生在就是期望”的隐喻,它成为故事发展的动力,所以小小的魏敏芝并不明白,她恪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其实是对乡村教育期望的一种坚持,而她与城市的对峙和交涉,正是乡村教育寻找城市支援的一种暗喻。 第 1 页 共 25 页 本片让观众读到了一种荒诞。荒诞得居然能够叫仅小学毕业的十三岁女孩来给小学生代课,而那个身无分文的小女孩,居然会为了一个学生进城冒险;荒诞得让三元钱一瓶可乐的时代,一元钱一盒的粉笔却如此珍贵;荒诞得看到教室的内间是寝室,教师得和住校生挤睡在一齐。……种种荒诞让观众看得悲凉到流泪,也许并无这样一所学校,这样一群师生,可是我们也明白,在某些地方某些角度,影片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