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读后感 初遇蒋方舟的时候她是被清华大学拟降 60 分优录的“美少女作家”,“古灵精怪、天马行空”是人们给她的标签;再见是她去《天天向上》宣传新书,她说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于智利诗人聂鲁达的回忆录《我曾历经沧桑》,她说我们这个年纪还很幼稚,但我们愿意承认这个幼稚,她说即便这样但我还是愿意把心底的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看着她和汪涵聊最近看的书、聊最近的生活和想法,已然已经跌跌撞撞地长成了“公知”的模样。 方舟同学在书里说我们是被绑架的一代,大人们认为小学的孩子就应该小脸红扑扑的、奶声奶气,一旦乖僻不恭,就会被所谓的教育家哭天喊地的说“救救孩子”,所以在这支步伐整齐、歌声嘹亮、大步挺近的队伍里,即使有人心不在焉、三心二意,也迅速湮灭了,恰似一张埋没在海边沙砾里的面孔。我们这一代是属于在最惨厉的优胜劣汰的社会系统中成长的一代,从幼儿园抢凳子的游戏开始,我们就深吸一口气卯足了劲,随时准备推开旁边的人,从小到大,我们只知道一件事:社会只分输家赢家,而没有弃权家。所以我们都不敢给自己留点儿余地,甚至不敢小声再小声的对自己说“我累了,我不想再继续跑了。”后来上到大学,终于有了可以喘息的机会,于是我们开始思索是不是还可以有别的跑道,就像是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他为了人类设法盗取天火,却被宙斯捆绑在高加索山脉的岩石上,为鸟兽啄食,却要长生不死,他的痛苦要持续三万年。这几乎是所有改革或革命者的宿命,所以大部分人又懦懦的回到了原来的跑道上,裹狭在青春的洪流里继续没有终点的奔跑。 前几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中国二十大禁片”云云的,内容除了色情大都是涉及政治敏感话题的,所以网上有人留言说“中国禁片都是揭露黑暗的最佳影片。”我经常看韩国电影,《辩护人》、《雪国列车》、《素媛》、《熔炉》等等每次都看的热血沸腾,它们内容大都涉及真实的历史或案件,导演便借此来赤裸裸地抨击国内的某种体制或制度。然后每次下拉评第 1 页 共 7 页论里都会有人在那抱怨“什么时候能有这样儿的国产电影啊”、“这样的电影在大陆肯定被和谐了”。1989 年的六四清场就发生在我出生前两年,学了这么多年的政治、历史,从未有人老师和我们提及过这段内容,官方也从未解禁过相关资料,就像蒋方舟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所写的“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而我们已无力反抗。还有前段时间柴静的《穹顶之下》也最终难逃封杀的下场,且不说她的动机是否单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