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来的孩子》读后感 不知道大家对于这本书《剩下来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看法,很多人看过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会有很多感悟,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希望大家会有所感悟。 对于孩子,有很多父母只管生养,却从来不去思考如何给予适当的爱和教导,最终和孩子形同陌路,甚至让他们变成了危害社会的魔鬼。 《剩下来的孩子》这部小说中那个闯进校园举枪扫射的男孩就是这样一个魔鬼,而主人公扎克和他死去的哥哥又何尝不是缺乏父母的爱和教导的受害者呢。 01 这是一部弥漫着悲伤氛围的小说,它以一个 6 岁小男孩扎克的视角,讲述了哥哥安迪在校园枪击案中被杀以后,妈妈无法释怀、执意报仇,一家人陷入无休止的不幸,最后差点走向支离破碎的故事。 故事通过孩子的角度进行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在扎克眼中,安迪并不是一个好哥哥。安迪和他相差三岁半,并且总是欺负他,所以一开始对于安迪的去世,六岁的他是不明白什么是悲伤的,他甚至有些欢喜,因为他觉得再也没有别人来分享父母的爱。 但是哥哥死后,妈妈沉浸在悲伤中,连原本给他的爱也消失了。因为那个杀害安迪的凶手已经被警察击毙,于是妈妈把仇恨转嫁到了凶手的父母身上,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报仇这件事上。 这使原来的衣着得体、温柔爱笑的妈妈,变成一个动不动就哭闹咒骂的可怕女人,变得不关心扎克的生活学习,让扎克感到非常孤独。 故事从头到尾,妈妈似乎对死去的安迪更加看重,但在接下来的故事回忆中,我们却发现,安迪活着的时候妈妈也同样忽略了他的感受。 安迪很早就被医生诊断出了对抗症,这种病主要表现为长第 1 页 共 3 页期反复的顶嘴、暴怒和怪罪他人等逆反行为,所以安迪其实在家中是小魔王般的存在。 然而安迪的狂躁、叛逆,其实不仅仅是心理疾病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还因为父母的爱与教育没有到位。妈妈把他每天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学这个学那个,却从来不去关心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所以他才会以这种过激的方式寻求父母的关爱。 02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要是孩子出现逆反行为,父母才会心疼和担心,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通过说反话、打架、不学习等方式去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安迪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如果孩子像扎克那样不哭不闹,那么父母便会认为他很懂事,对他投放的关注会相对更少。所以,当扎克受够了父母的忽略,开始变得敏感易怒、尖叫、摔东西的时候,父母才惊愕发现自己对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