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经病”的信仰力量——《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可是梅尔吉布森镜头下的“主旋律电影”确乎非同凡响,看完之后简直燃爆。十年前看过他的《启示录》,见识了这位牛导的非凡才华,不承想他摆弄这部中规中矩的主旋律电影,居然如此出手不凡。“每个人的信仰都值得尊重,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当故事的内核装置了信仰的灵魂,立马就让影片变得与众不同超凡脱俗。 有这样一个镜头:激战过后,战场仍险,这时有两个新兵守候在安全的悬崖下,突然他们发现,高高的悬崖上,一具具伤病员躯体被捆绑着,奇迹般地频频吊下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终于有一位大兵发出了情不自禁的“评论”:上面有一个神经病。这个“神经病”,就是影片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依照常理,一个看上去并不强壮、坚定地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的军医,居然能够在极其险恶的战场上,赤手空拳救下 75 个人的生命,简直是神话。然而,这不是虚构,而是真真实实的故事——它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 75 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现实看上去居然比电影更虚构,一个士兵居然拒绝接触枪支武器,居然还被允许上战场,居然还奇迹般地成了英雄。按照好莱坞的虚构能力,这样的故事也是很精彩的。想不到的是,这居然不是刻意的“主题安排”,而是取自真实人生。我差点就非常庸俗地如是推理了:戴斯蒙德·道斯如此执著于“迂腐教条”(我们对信仰的庸俗解读),最后结局必然是,通过软硬兼施的故事桥段,使之幡然醒悟,终于拿起武器,最后赢得荣誉和爱情……一个士兵违拗“政治正确”和“大众意志”时,这难道不是唯一的解药。可是不,影片给了极其出人意料的答案,却令人热血沸腾。 信仰是作为大写的人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也是人类平衡第 1 页 共 27 页物欲的工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选择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信仰,无疑更有利于生存,而一旦选择偏离主流的信仰,你就容易举步维艰,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随俗”和“脱俗”的战争决定了一个民族和具体个人的命运,正是那些执著者的坚持,人类社会才会出现“超凡脱俗”的迷人景致。所以我们在戴斯蒙德·道斯有点傻傻的脸上,看到了一层圣洁的光芒,顿时穿透了我们的俗世灵魂,引发剧烈的震荡。 好久没看到如此经典范儿的电影了。我愿意承认自己是传统派,是老派,我愿意为这样的影片尽洒热泪。...